大陸財經:滬交所悄推新機制吸引投資人,私企債券利率上看4%挑戰國企壟斷
財訊新聞 2025/07/25 15:59

【財訊快報/陳孟朔】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上海證券交易所近來悄悄推行一套新的公司債發行框架,旨在擴大民營企業的融資管道並吸引投資人進場。這項自去年底試行的新機制目前已促成53筆、總額達370億元人民幣(約52億美元)的債券發行,預期今年將力拚發行規模倍增。
這個框架排除地產與金融類公司,要求發行企業加強財務揭露與投資人保護,並要求承銷商於二級市場積極造市、提升流動性。
市場人士指出,相較國企債平均利率僅約2%,此機制下私企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平均接近3%,部分甚至達4%,對於在低利環境下苦於「殖利率太瘦」的投資人而言,具吸引力。
目前中國企業債市場總規模達33兆元人民幣,但民營企業發行占比僅2.4%,而國企高達95%。在中美摩擦升溫之際,北京亟欲強化民營部門的資金取得,以鞏固內部經濟。尤其民企貢獻超過六成GDP與逾半稅收,卻長期遭遇融資困境。
儘管具高利吸引力,部分投資人仍對民企債的風險抱持保留態度。安防私募基金信評主管黃雪峰坦言,除非票息高於5%,否則風險與報酬難以匹配,加上中國高收益債市場規模小、默契交易較少,不若美國「垃圾債」市場對創新與收購有高度貢獻。
根據申萬宏源統計,2014至2023年8月間,中國債市違約金額中有高達64%來自民營企業,凸顯市場對違約風險的高度關切。滬交所試圖透過線上線下路演,加深市場對發行企業的理解,並推動券商「吃單+造市」機制,為中國債市注入新的活水與風險定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