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股》榮成:已提前備戰抗逆風 南崁廠活化非補虧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工紙大廠榮成(1909)今(4)日應邀召開線上法說,財務長暨發言人王瑞榮表示,2025年市況不佳導致營運轉虧,但集團已提前做好準備、做好最壞打算,目前現金流穩定,且秉持全產全銷、最好品質策略,庫存僅中國大陸同業的2成、且價格高於同業。
對於啟動南崁廠資產活化評估,王瑞榮澄清並非「賣地補虧」,而是有買方接洽出售意願,董事會對此通過可啟動評估作業,消息公告後也接獲其他買方洽詢。由於持有逾20年間價值並未重估,順利出售將對集團財務帶來頗大助益,但目前仍在商談階段,尚無確切決議。
榮成2025年第二季合併營收111.9億元,季增9.46%、年減11.2%,歸屬母公司稅後虧損4.32億元、每股虧損0.33元,為近9季低。上半年合併營收214.14億元、年減8.25%,歸屬母公司稅後虧損5.69億元,分為近5年同期低及同期次低,每股虧損0.43元。
榮成指出,受中美關稅戰影響,第二季及上半年本業營運轉虧1.62億元及1.2億元,加上新台幣驟升13%,於業外產生1.28億元及1.16億元匯損,加上資本市場震盪加劇,認列金融資產帳面評價減損,導致稅後虧損擴大。
榮成7月中公告董事會決議啟動南崁廠資產活化評估作業,被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是「準備賣地彌補虧損」,財務長暨發言人王瑞榮對此澄清情況並非如此,而是有買方接觸洽詢出售意願,董事會對此通過可啟動與買方的評估作業。
王瑞榮表示,集團預期全球供應鏈在川普4年任期內會有大幅度重組及不確定因素,為了度過未來3年的產業競爭,對此已提前做好準備、做好最壞打算,資本支出僅有下游綠色包裝紙箱廠、投資金額有限,集團每年折舊將近21億、現金流穩定。
王瑞榮指出,今年營運虧損是市況真的不好,但榮成秉持全產全銷、做好品質策略,庫存為同業最低、僅約中國大陸同業的2成,這部分與同業已出現差異化,且由於品質優勢,每噸紙售價可比同業高人民幣20~30元,要將競爭力做到最好。
王瑞榮表示,榮成經營近50年來,期間經歷不少次市場大環境變革,如90年代台灣歷經的301條款及亞洲金融風暴,但集團善於利用外在環境變動機會,強化內部降本改善競爭力及人員培訓,在每次景氣循環復甦時可以勝出同業。
王瑞榮透露,在公告啟動南崁廠資產活化評估後,有接到許多其他買方洽詢,由於已持有逾20年且未重估,未來若順利出售,對財報現金流、淨值及獲利提升會有很大助益。不過,目前與幾家買家仍在商談階段,出售金額、條件及處分利益須待董事會決議通過才能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