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族群》AI眼鏡搶光 錼創漲停、華邦電高檔震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宏達電(2498)AI眼鏡周一9月第一天開賣,宏達電股價持續墊高,市場期待進入AI智慧眼鏡高速成長期,網路科技公司、手機品牌與AR眼鏡廠商接連布局,雖然AI眼鏡在消費市場普及仍須一段時間的功能升級,而其中更高規格的客制化或標準型DRAM必不可少,台股個股中將以華邦電(2344)受惠機率較高,且目前AR眼鏡市場應用最廣的技術仍以Micro OLED為主,台灣廠商包含錼創科技-KY創(6854)等均有參與Micro LED製程相關測試。
錼創周二股價衝上183元漲停價,突破所有短均,半個月漲幅達29.78%。華邦電周二開盤也一度衝上20.65元,錼創、華邦電均登近2個月高價,但華邦電高檔震盪,周二股價翻黑失守20元關卡。
AI生成技術逐漸成熟,AI眼鏡可以透過Wi-Fi或藍牙連結至外部裝置如手機,與用戶互動,實現物體辨識、即時翻譯、AI問答等功能,消費大眾對於具有AI功能的穿戴式裝置興趣日益增加。HTC宏達電近期也推出首款AI眼鏡VIVE Eagle。此外,Meta首款搭載螢幕的AI眼鏡可能命名為「Hypernova」或「Meta Celeste」也將有機會於2025年底問世。傳Samsung、APPLE也正開發自家AI眼鏡,預期能在2025-2026年上市。
AR/AI眼鏡這一類穿戴裝置未來將尋求更高算力及頻寬、記憶體密度,預期記憶體方案走向有二個可能,其一採用LPDDR5X 16Gb版本,記憶體頻寬可達8533Mbps(8.333Gbps),次為客製化記憶體方案。其中,國內業者華邦電的CUBE方案較有被採用的機會,後續可在成本與性能上達到下世代AI眼鏡之要求。
目前市場應用最廣的技術仍以Micro OLED為主,預計明年Google與XREAL、高通合作推出的AR眼鏡即採用此技術,雖具備體積小且畫質佳等優勢,但仍面臨亮度不足、壽命偏短等挑戰。現階段被視為最可能取代Micro OLED的,是各大廠都積極測試中的單晶全彩Micro LED,為一種實現單片全彩、高亮度、低功耗的理想顯示技術,但相關製程仍處於測試階段,短期內難以大規模商用。台灣廠商包含錼創等均有參與Micro LED製程相關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