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基本面》晶碩、視陽迎旺季;國巨、芝浦破冰合作有譜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29.415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0.9分,成交值為9.18億美元。
2.集中市場21日融資增為2294.77億元,融券減為288493張。
3.集中市場21日自營商買超20.86億元,投信賣超24.77億元,外資買超41.30億元。
4.隱形眼鏡族群晶碩(6491)、視陽(6782)迎下半年傳統旺季,雖仍有關稅、匯率等變數影響,惟法人預期,在新品出貨帶動、矽水膠布局成果展現,以及日本、歐洲等海外市場耕耘發酵等利多因素帶動下,兩大業者下半年旺季動能仍在,拚第三季營運優於第二季。
5.全球最大足球鞋製造商志強-KY(6768)自結上半年合併營收112.81億元、年增26.1%,創同期新高,營業利益11.87億元、年增54.6%,稅後純益8.88億元、年增12.8%,每股稅後純益(EPS)達4.46元。
6.台積電宣布兩年內逐步退出GaN(氮化鎵)晶圓代工業務及國際大廠Wolfspeed宣布破產重組後,功率元件市場迎來新的競爭新局;除台廠力積電外,英飛凌、瑞薩電子正加大力道投入GaN量產。台灣功率元件業者透過技術迭代迎戰,富鼎(8261)以自有高壓製程技術與代工廠密切合作;博盛半導體(7712)建立研發中心,有利鞏固並擴大客戶基礎。
7.宜特(3289)公告2025年上半年稅後純益2.38億,每股稅後純益3.20元,均較去年同期減少逾2成,該公司表示,上半年營收年增約10.04%,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主要因2024年同期有處分一筆「採用權益法之投資產生利益」,今年無此項業外挹注。惟若排除此一因素,宜特本業營運動能穩健,宜特持續擴大於AI、高速介面及太空元件等新興應用的驗證布局,估下半年營運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
8.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第五度延長日商芝浦電子公開收購期限,不過雙方於本月17日、18日於國巨台北總公司會晤,氣氛融洽,並約定下一輪交流將互相參訪工廠,雙方破冰替未來的合作邁出關鍵的一步,國巨期待與芝浦電子攜手展開合作旅程。
9.為降低匯率與關稅對營運衝擊,國內紡纖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等都表示,稅率確定後,將與客戶、事業單位進行協商,一定會調整報價,力保獲利能力不受影響。
10.大亞(1609)持續獲台電強韌電網計劃釋單,目前在手訂單逾50億元,今年電線電纜產能滿載。大亞指出,布局綠能產業上,大亞集團旗下智璞儲能去年在台中龍井建置第一個E-dReg100MW儲能案場5月掛表,台電進行測試,目標是8月22日加入台電AFC電力交易平台。
11.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預計22日上午成立,該聯盟的組成涵蓋台灣機器人產業的上中下游業者,從晶片、零組件、機器手臂、機器視覺、系統整合等業者,六大公協會亦加入。業者透露,該聯盟希望推動台灣AI機器人的創新應用與國際輸出。
12.上奇(6123)第二季受到產品組合調整與市場環境影響,營收獲利下滑。第二季營收11.65億元,年減9.5%,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0.7元,較去年同期的0.89元,年減2成(21.3%)。上奇表示,未來考慮透過併購與策略合作,加速區域整合與全球布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