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6月製造業PMI兩樣情 韓變差、日好轉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1日,根據一份民間調研單位的報告,日本六月的製造業是13個月以來首次成長,主要是因為工廠產量增加。不過,因為美國新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新訂單數量再次減少,整體需求還是蠻疲弱的。
Au Jibun Bank日本六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的終值,從五月49.4升至50.1,雖低於初值50.4,但卻是2024年5月以來,首次向上突破榮枯分界線50大關。
從各項分類指數中可看出,日本六月工廠產量增加,暫時走出連續九個月下滑的陰霾,部分日本製造業者也對未來改觀並抱持希望。受訪日企表示,產量增加之下可趁機消化在手訂單數量。
經濟學家指出,事實上,日本六月製造業還是充滿挑戰性,國內外的銷售金額並沒有增加。不過,日本製造業者對未來比較沒那麼悲觀,因為是過去一年以來,首次開始招募新員工以及增產。
這份報告中,衡量廠商未來生產預估的細項指數,來到五個月的高點,同時,六月製造業就業人數,更是連續第七個月增加。分析師表示,除非客戶的需求持續改善明顯變好,但礙於美國新關稅制度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太多。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導致新訂單已連續25個月在走下坡,且情況比五月更糟糕。因此,新出口訂單還是維持2022年二月以來的低迷情況。一些日企直言,現在擔心半導體和汽車產業的未來狀況。
路透社指出,日本政府現正努力爭取減免或豁免輸美的25%汽車關稅,因為汽車產業是攸關日本經濟成長的命脈。六月通膨方面,日商在投入和生產的花費都比五月要多,因為原物料、勞動力以及能源的成本都在上漲。
至於韓國的景氣似乎並沒那麼好,標普全球(S&P Global)六月製造業PMI雖從五月47.7小升至48.7,但已連續五個月都在分水嶺以下,也就是說,指數從二月以來,就沒有超過50。
經濟學者認為,韓國製造業的生產以及銷售金額都在走下坡,但減少的狀況有趨緩。另外,韓國企業對未來一年的產能信心度回升,來到2024年五月以來最高,因為之前對全球經濟風險的憂慮有所減輕。
根據韓國央行先前的調查,在六月三日總統補選後,長達半年的政治不確定性因素漸漸消除下,當地六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重寫四年來新高。雖然生產和新訂單減少情況沒那麼糟,但日本、中國大陸和美國等主要市場需求不佳,新出口訂單的衰退情況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