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金融》定價優勢過高峰 再保市場陷警訊

時報新聞   2025/09/13 11:21

【時報-台北電】隨著主要再保險公司公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法人機構普遍對第四季與2026年展望釋出謹慎訊號。綜合各法人報告,雖然再保險資本充裕、投資收益有望支撐獲利,但定價優勢已過高峰,市場競爭加劇,合併損率恐將逐步走高。

 根據Aon(怡安)最新報告,2025年下半年無重大災害的財產再保險合約已有價格鬆動跡象,高品質保單面臨降價壓力,條款談判也趨於寬鬆。不過,對於近期遭受重大損失的標的與高風險地區,承保條件仍維持嚴格。因此法人研判,2026年元月續保將成關鍵觀察點,市場可能正式邁入「軟市循環」,即保費價格下降、承保條件放寬的市場狀態。

 產險業者表示,然惠譽將全球再保業2026年展望從中性上調至惡化,其理由是預期業務和運營疲軟,儘管目前仍然穩健。根據惠譽公司的最新報告,產能不斷上升,競爭加劇大多數財產線正在壓低價格,同時從嚴重的災難和持續的社會通貨膨脹正在給承保利潤率帶來壓力。

 來自傳統和替代來源的資本將繼續到2026年年中,分出需求將超過分出,將定價權進一步轉向買家。在惠譽指出,這種轉變可能會導致市場持續疲軟,尤其是在財產巨災分部,除非在2025年下半年發生任何重大損失事件。

 另一方面,投資收益仍是再保公司穩定獲利的重要支柱。受惠高利率環境,現有資產到期後可投入更高收益債券,短期內有助平衡承保利潤下滑。不過,若2026年全球進入降息循環,資本市場波動恐增加投資部門的不確定性。

 法人表示,在資本面,市場觀察到傳統再保資本與保險連結證券(ILS)、巨災債券等替代資本持續湧入,供給量充裕。對大型再保公司而言,這提供擴張市占的機會;但也意味著價格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小型再保公司未來可能因獲利壓力而被迫進行整合,併購潮不排除在2026年加速浮現。整體來看,再保險業者正處於市場循環的轉折點。若第四季未出現重大巨災,2026年續保市場恐呈現價格下行、條款放寬的趨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