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經:星巴克Q3同店銷售終止衰退,惟咖啡豆成本飆升與關稅夾擊令毛利承壓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全球咖啡連鎖巨擘--星巴克(Starbucks,美股代碼SBUX)週三公布最新一季財報,在第三季期間,全球同店銷售年增1%,為六季來首度轉正,主要由海外市場拉抬;但在阿拉比卡生豆成本飆升與關稅疊加、加上品牌重整投入推升費用,營運利潤率自去年同期的14.4%大幅下滑至2.9%,每股盈餘(EPS)為0.52美元不及市場預估的0.56美元。市場人士表示,成本面壓力至少還將延續兩季,短線評價彈升受限。
與此同時,美國本土同店銷售持平、來客數下滑,消費者在不確定環境與通膨擠壓下對高單價飲品更趨克制;國際同店則成長3%,優於市場預期,成為營收恢復的主要動能。分析師指出,美國租金、工資與原物料三高成本組合,令品牌議價空間受挑戰,短期難以透過全面調價轉嫁成本。
成本問題上,阿拉比卡生豆今年以來再漲、疊加去年大漲基期與關稅效應,壓縮毛利;同時,門市流程優化、數位與設備投資帶來一次性與持續性費用,使利差進一步收斂。市場人士認為,若咖啡期貨維持高檔且關稅未見明確緩解,毛利率回升恐需依賴產品組合與營運效率的改善,而非單靠提價。
與此同時,新任管理層推動「Back to Starbucks」重整計畫,9月擴大關閉約600家表現不佳門市(含西雅圖旗艦烘焙工坊),並計畫未來一年向美國自營門市投入逾5億美元額外工時,以改善體驗與出杯速度。公司暫停年度指引,將於明年1月投資者日提供財務展望。分析師認為,重整屬於「先虧後補」模式,短期拖累營業槓桿,但若翻桌率與來客回補到位,中期有望釋放效率紅利。
中國市場上,同店銷售年增2%,公司透過非咖啡品項降價、加大在地化口味與客製化以鞏固市占。市場人士指出,在本地連鎖競爭加劇下,單店經濟學的改善將取決於新品命中率與數位會員運營效率,價格策略需拿捏在「保量」與「守利」之間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