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陸AI企業數 逾5,300家

【時報-台北電】中國信通院近日公布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中國人工智慧(AI)企業數量超過5,300家,全球占比達15%,形成涵蓋基礎底座、模型架構、產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從規模看,去年中國AI產業規模超過人民幣(下同)9,000億元,年增24%。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表示,從AI產業鏈看,分為基礎層、模式框架層和應用層。去年中國AI基礎層營收年增54%,規模達3,099億元。模型框架層營收年增18%,規模達315億元。
應用層營收年增13%,規模達5,665億元。以AI手機、AI電腦、智慧型網路連線汽車等為代表的智慧硬體成長速度較快。
該機構日前公布「2025人工智慧產業十大關鍵字」,包括基礎超級模型、自主性更強的智能體、走向實訓的具身智慧、萌芽中的世界模型、AI正在重塑軟體、開放智算生態、面向行業的高質量數據集、開源成為標配、緩解模型幻覺、人工智慧國際公共產品。
信通院表示,當前中國AI產業正處於規模化應用落地的關鍵階段。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魏凱針對「走向實訓的具身智慧」關鍵詞做出解釋,具身智慧正在加速走出實驗室,走向競技場和訓練場,但從「實訓」走向「幹活」,仍面臨高質量數據缺乏、模型泛化難、軟硬協同難等挑戰。
中國國務院日前發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具身智慧產業發展處於起步期,在具身智慧大模型研發和產品製造方面具有較好基礎,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4,000億元,在2035年突破兆元,並將率領交通物流、工業製造、商業服務等多個應用領域新質生產力進一步躍升。
報告稱,中國既有視覺、語言、動作等多模態模型研發能力,又能夠生產用於具身智慧體的伺服系統、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主要零部件,且具備成本優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賴瑩綺/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