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華為雲算力 達輝達H20三倍

【時報-台北電】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稍早在算力領域拋出震撼彈,其常務董事、華為雲執行長張平安公開表示,華為雲服務在算力效能方面出現突破,其生產效率已達到輝達(Nvidia)H20晶片的3倍。這番言論不僅引發市場關注,也凸顯在全球AI競賽下,中國加速發展自主技術的企圖心。
隨著中美科技戰升溫,美國對中國祭出嚴格的晶片出口管制,輝達等大廠無法向中國銷售其最先進的AI晶片。為此,輝達推出特供版AI晶片H20,以維持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同時,以華為為首的中企則傾力投入自主AI晶片的研發,其昇騰(Ascend)系列晶片被視為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關鍵。
中國經營網報導,張平安近日指出,晶片製程(如5奈米、7奈米)並非核心,客戶真正需要的是優質的運算結果。華為雲服務透過技術創新,在50毫秒的延遲時間下,達到單張運算卡每秒能夠生成2,400個token(詞元)的能力。
除了效能數據,華為還強調其雲端服務的開放性與穩定性。張平安表示,目前的昇騰雲服務不僅能契合華為自家的盤古大模型,也已全面支援DeepSeek、Kimi等多款中國主流的第三方AI模型。張平安表示:「我們希望所有大模型在昇騰雲上都能跑得更快、更好。」
在政策層面,華為配合中國數據局的政策指引,正與地方政府及企業合作,建構數據基礎設施,並透過AI自動建立企業知識圖譜,幫助業務人員快速開發智慧應用。
此外,張平安也提到,根據規定,雲端服務商若發生重大事故需在線上公開披露。張平安指出,華為雲已創下連續756天無重大事故的紀錄,華為有信心保持該成果。
華為也點出其在全球化布局上的基礎設施優勢。張平安表示,許多國家都希望用本國語言訓練自已的大模型,但受限於資料中心建設與光纖頻寬,短期內難以達成此願望。
目前,海外客戶可透過專線直接使用華為在貴安、香港等地的雲端算力資源,達到大模型在中國訓練,再透過海外資料中心完成本地推理部署。(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蘇崇愷/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