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陸兆美元禮包聚焦 習川會傳提前

【時報-台北電】中美將進入第五輪貿易談判,據傳中國將以高達1兆美元的對美投資為條件,換取美國答應取消中企到美經商的國家安全限制措施、降低在美中企所需中製物資關稅,以及扭轉美國對台政策。
針對習川會,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2日發文表示,四周後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一般認為,兩人將在10月31日開幕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會晤。但韓聯社4日引述韓國執政黨相關人士稱,川普考慮在APEC峰會舉行前、29日抵達韓國並訪問慶州,並在期間與習近平會談。該人士還指出,川普將在APEC峰會開幕前離開,不出席任何正式活動。但具體行程尚未確定,韓美雙方仍在進行協調。另一韓國政府人員透露,習近平將訪韓三天兩夜,期間預計與川普、韓國總統李在明會晤。
中美關稅休戰預計11月10日到期,美國財長貝森特稍早預告,各界將會看到中美當前最重要的事,是習川的一對一會晤,將在10月底韓國APEC峰會間隙中舉行。而其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的「平行」貿易談判,是第五輪會談,應能取得相當大的突破。
中美9月份在馬德里舉行第四輪會談,外媒4日引述知情人士披露中國當時提出的條件,包括用「超大規模的投資」等,作為要求美國放棄已實施十年政策的回報。該人士表示,中國今年早些時候提出1兆美元的金額,但目前正在討論的潛在投資規模尚不得而知。
中方代表還提出,若由此中國企業在美國建廠,希望美方降低中企從國內進口物資適用的關稅稅率。還敦促美方改變數十年來對台灣的立場。
分析認為,任何為中國大規模投資開綠燈的協議,都意味中美過去十年的政策發生轉變。曾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的Matt Pottinger表示,允許中國大幅增加對美國經濟的投資,將是對中國的重大讓步,這相當於美國成了「一帶一路」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的最終目的地。
但一位知情人士認為,中國大規模投資進入美國,也可能面臨其他障礙,例如近年越來越多的州對中企實施限制。(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賴瑩綺/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