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爭定價權 傳陸禁買澳鐵礦砂

【時報-台北電】中澳貿易出現新變局,據傳中國國有鐵礦砂採購商中國礦產資源集團(CMRG)要求主要鋼鐵製造商和貿易商,停止購買澳洲必和必拓集團(BHP)以美元計價的海運鐵礦砂。中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砂消費國,該公司是中國三大供應商之一,此舉恐改變行業格局。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採取禁購措施之前,雙方已在上周已進行多次會談,但合約談判卻陷入僵局,使中國繼9月初要求鋼廠暫停購買必和必拓旗下Jimblebar混合粉礦後,再對鐵礦砂出手,尋求增強價格影響力。目前,必和必拓僅有少量已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砂現貨可供交易,而且這些資源均以人民幣計價。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是中國鐵礦砂的國營買家,為中國市場集中採購並加強對礦產定價的控制權。近年中國為抑制產能過剩問題,計畫在2025至2026年間縮減鋼鐵產量,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9月中國鐵礦砂累計進口規模下降2.3%。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1日對此感到擔憂並表示,希望這只是在價格談判過程中的暫時性措施,「希望澳洲鐵礦砂能夠順利出口到中國。這非常重要,鐵礦砂對中國經濟貢獻巨大,對澳洲同樣如此」。
中國身為最大的鐵礦砂消費國,必和必拓與力拓、淡水河谷三家國際供應巨頭都高度仰賴中國。以必和必拓來說,有高達6成產量輸往中國,近年需求減弱更導致必和必拓的盈利跌至5年新低。澳洲媒體報導,根據政府指示,中國鋼鐵廠可嘗試通過Fortescue、力拓、淡水河谷、中國國產礦砂或庫存來抵消必和必拓的產量,但仍導致成本上升並降低效率,且替代空間有限。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Kaan Peker認為,這項禁購令更像是中方的談判策略,很可能是為了確保長期價格更低。目前中國港口的鐵礦砂庫存,可支撐約三個月的鋼鐵生產,市場人士估計,雙方的定價爭議應該會在三個月內解決。(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晴安/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