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大陸金融》人民幣交易增 挑戰全球四哥

時報新聞   2025/10/02 07:41

【時報-台北電】國際清算銀行(BIS)當地時間9月30日公布最新數據,人民幣在全球的交易規模已接近英鎊的水平,有機會挑戰全球第四大貨幣地位。美元則維持霸權地位,占全球貨幣交易比例逼近9成。

 綜合外媒報導,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努力提升人民幣在全球的吸引力。作為努力的一部份,中方放鬆部分資本管制,旨在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

 國際清算銀行公布三年一度的調查結果顯示,人民幣全球交易量已飆升至折合每日8,170億美元,延續長達十年的增長趨勢,2025年占全球貨幣交易的8.5%,高於2022年的7%,是全球第五大貨幣。與目前排名第四的英鎊相比,占比差距正在縮小。英鎊占全球貨幣交易比例,從2022年的12.9%降至10.2%。

 其他貨幣方面,美元在全球市場仍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占全球貨幣交易比例,從2022年的88.4%上升至89.2%。第二大貨幣歐元,占比從2022年的28.9%升至30.6%。日圓為第三大貨幣,占比從2022年的16.7%,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

 新加坡銀行外匯策略師Moh Siong Sim針對上述報告表示,隨著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取得進展,人民幣交易量正迅速逼近英鎊。但中國跨境資本流動限制等挑戰仍在,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仍未撼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標呈現兩極化訊號。有別於BIS數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8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占比降至2.9%,全球使用量排名第六,遠低於上年同期的4.7%。主要是中國愈來愈多的交易結算改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有關。

 高盛稍早針對人民幣國際化發表報告表示,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貿易國,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使用率,仍遠低於其經濟地位。與中國的經濟相比,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相對有限。

 高盛指出,中國在資本管制、市場開放透明程度、美元穩定幣崛起,以及數位人民幣(eCNY)跨境應用有限等因素,都讓人民幣國際化面臨挑戰。該行認為,如何在維持金融穩定與推動市場開放之間取得平衡,是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的關鍵。(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賴瑩綺/綜合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