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美股全方位彈性配置 抗波動

【時報-台北電】自4月美國對等關稅公布後股市低點以來,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逾9成,推升本益比來到37倍,較近十年平均高出6成,想避開股市大幅震盪風險,又想不錯失長線漲升行情,投信法人建議,宜採取全方位彈性配置策略。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暨全球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建議採取全方位分散並且聚焦收益,今年來美股表現板塊擴散至科技股以外,再加上聯準會重啟降息,營造各資產與產業百花齊放的有利環境,投資組合廣納股票、債券與混合資產,也聚焦於能提供穩定收益且有成長潛力的標的,保持靈活才能及時把握機會。
此外,雖股市大盤評價面已攀高,大盤之下仍有許多估值低的優質標的,例如近期在科技、工業、醫療與消費產業都看到不錯的選擇性機會。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表示,美國的商業固定投資目前仍處於增長狀態,汽車銷售也在平均值之上,初期拖欠貸款餘額自今年起也出現緩步下滑的跡象。
而在同一期間,企業對AI的資本支出也在擴張,導入AI應用的企業比重在未來六個月內預期也會持續成長,可見美國經濟整體仍處於擴張狀態。
美盛銳思美國小型公司機會基金經理人吉姆.斯托菲爾(Jim Stoeffel)表示,看好小型股未來在資本回報率、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都將進一步改善並持續表現。
台新收益領航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夢蘭表示,美股基本面與企業獲利穩健,科技股帶動估值擴張。
第一金太空衛星ETF經理人曾萬勝分析,太空衛星企業推動戰略性併購,擴大營運規模與多元太空衛星領域,這些太空衛星重點企業也是後市發展相當值得期待的產業型態。
貝萊德iShares安碩標普500卓越50ETF基金經理人楊貽甯指出,在AI資本支出持續擴張的趨勢下,具備技術與資源優勢的龍頭股可望成為主要受惠者,都支持長期持有美股的投資觀點。
富邦投信指出,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經濟體,2025年GDP規模更預估將突破30兆美元,其資本市場深度與創新能量均居全球之冠。根據1995~2024年統計資料,標普500指數年度報酬率平均為10.5%,為全球長線投資人重要配置標的。
摩根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美股儘管科技股的股價偏貴,但整體美股的結構依舊健康,除了科技股以外,投資人也可聚焦美股其他類別的投資機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