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AI時代全面進入NAND領域 外資預警2026年供應短缺風險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美系外資最新報告指出,AI時代正式推進至NAND儲存技術領域,預期將帶動新一波產業成長動能。過去兩年,雖然AI投資熱度高漲,NAND卻未能成為市場焦點。然而,隨著AI推論需求快速成長,以及對高速、高容量、具隨機I/O存取能力的儲存解決方案需求日益提升,NAND市場開始回溫,QLC eSSD(四層儲存單元固態硬碟)因其高效能與成本優勢,成為AI應用中最具潛力的儲存選擇。台股中有股王信驊、群聯獲點名受益。
美系外資指出,隨著傳統硬碟(HDD)供應可能自2026年底至2027年初出現瓶頸,近線儲存(Nearline SSD)方案有望加速導入,成為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選項。同時,高頻寬快閃記憶體(High Bandwidth Flash, HBF)被視為解決AI叢集記憶體容量瓶頸的關鍵技術,預估將導致2026年NAND供應短缺達2%。在最樂觀情境下,近線SSD將自2026年起逐步取代近線HDD,市占率可望達5%,進一步推升NAND缺口至8%。
美系外資表示,自2022年以來,NAND產業因庫存過剩而陷入供給過剩狀態。然而,報告預期,隨著市場逐步消化庫存,2026年供需將趨於平衡,並可能因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採購計畫而出現上行空間。據通路消息指出,主要CSP已與供應商展開2026年AI NAND與近線SSD的大量訂單洽談,以因應HDD產能限制。儘管2025年第4季起消費市場疲弱導致採購放緩,但本輪下行週期預料將較以往溫和,投資人對2026年上半年消費疲弱已有預期,市場焦點逐漸轉向下半年可能出現的供應緊張。
在此波結構性成長中,美系外資點名SanDisk(美國)、KIOXIA(日本)與三星(韓國)為最大受益者。在大中華半導體板塊中,群聯(8299)與朗科因NAND價格回升具利多,慧榮(SIMO)與信驊(5274)則受惠於零組件需求成長,皆獲得「優於大盤」評等。在日本半導體設備領域中,Advantest與Disco因與高頻寬快閃記憶體相關性高而獲青睞,相較之下,Lam Research(美國)因NAND資本支出展望保守及中國市場限制,評等偏向保守。
在硬碟領域,Western Digital(WDC)與Seagate(STX)同樣受惠於AI帶動的資料量成長,預期將迎來「水漲船高」的利多效應。報告指出,針對上述重點持股,2026年每股盈餘(EPS)預估平均高出市場共識26%,顯示市場對AI NAND長期成長潛力仍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