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半導體》聯發科搶攻AI ASIC主戰場 2外資按讚、最樂觀看2600!

時報新聞   2025/07/11 11:48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兩家外資近期針對聯發科(2454)出具最新研究報告,均看好其在ASIC(客製化晶片)領域的長線實力,認為該業務將成為未來3至4年的主要成長動能。歐系外資維持聯發科「買進」評等,目標價1,660元;美系外資則給予「加碼」評等,重申市場最高的目標價1,888元,並指出若Meta專案最終順利拿下,股價可望挑戰樂觀情境目標價2,600元。

歐系外資指出,聯發科將雲端ASIC視為中長期成長重心,並正積極拓展與關鍵客戶的合作關係。根據其掌握的新案進展,聯發科極可能與Meta合作開發下一代MTIA v4 ASIC,預計2028年量產,並採用台積電(2330)2奈米製程。先前版本的MTIA v1/v2/v3皆由博通設計,相較於Google的TPU,MTIA項目需更多前端設計服務,並仰賴SerDes IP技術支援。若聯發科成功取得該專案並順利放量,將有助於其在雲端ASIC領域奠定技術與市場地位。該報告估計,MTIA v4案若成形,2028至2029年將為聯發科帶來30至40億美元年營收,約等於總營收成長10%以上。

此外,Meta也可能與聯發科合作開發AI眼鏡專用ASIC,替代現行高通解決方案。Meta為AI眼鏡市場領導者,2024年出貨量約200萬台,預計2025年可望達到1,000萬台。該專案採用N3先進製程及四層堆疊VHM(超高頻寬記憶體),目標實現裝置端執行大型語言模型能力。該ASIC預定於2027年中量產,預估2028年可貢獻約20億美元營收,若以每台100美元計算,出貨量將達2,000萬台。歐系外資同時預估,該案在2026至2027年期間可望產生2億美元的NRE收入。

針對與Google的合作,歐系外資表示,TPU v7e預計將於2025年9月投片,儘管量產時程仍不明確,可能落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間,但Google對自研運算架構的承諾未變。TPU v7e若順利放量,2027年有望貢獻15至20億美元營收。受新台幣升值影響,歐系外資將聯發科2025與2026年EPS預估下修7%,分別為66.8元與74.5元,並預期2025年第三季美元營收將持平或略減,第四季則季減6%。現階段維持「買進」評等與1,660元目標價。

美系外資則對聯發科參與Google TPU項目的進度與營收貢獻更具信心,並將Meta合作的MTIA ASIC視為樂觀情境,成功機率約五成。該外資指出,市場近期關注聯發科是否能拿下Meta設計服務案。早在先前報告中,美系外資便已提及聯發科除了與Google合作外,也積極洽談其他雲端服務業者AI專案,並在SerDes IP具備競爭優勢。

就Meta案而言,目前Broadcom與聯發科為最終兩家競標廠商,預計用於MTIA v3.5或v4.0版本。不過由於新一代MTIA晶片封裝設計極為複雜,工程資源投入龐大,這可能對技術經驗豐富的Broadcom較為有利。儘管如此,聯發科具備高效率與低成本優勢,這也是其先前成功取得Google 3奈米TPU設計案的主因,對客戶整體擁有成本(TCO)更具吸引力。Meta預計將於7月底或8月初做出決策,勝負機率難以預測,保守視為五五波,目前仍列入樂觀情境評估。

至於Google TPU進度,美系外資預估2025年9月中投片,聯發科2026年可望認列超過10億美元營收,主要貢獻集中在第四季。

在短期展望方面,美系外資表示,中國智慧手機需求穩定,儘管聯發科曾取消部分晶圓代工產能預訂,但近期已加回,顯示訂單動能仍在。整體來看,2025年第三季新台幣營收預估將季減約8.5%,反映季節性與訂單調整因素。美系外資強調,考量聯發科在AI ASIC的潛力與既有案源,長線動能值得期待,維持「加碼」評等與目標價1,888元,若Meta項目順利取得,聯發科股價有望進一步挑戰2,600元樂觀價位。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