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關稅談判收尾,川普贏了嗎?大限將屆,各國走出深水區

總經評論   2025/07/07

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談判即將在7月9日到期,為了避免遭課高關稅,美國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進行談判。川普政府表明,只要有誠意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國家,可延長談判期間,暫不受7月9日到期日的限制。其實,到目前為止,美國只與英國達成貿易談判協議,美國與中國達成初步協議,美國也同意取消對中國貿易限制,美中雙方可望進入更深入的談判。

美國與日本在戰略上是親密的盟友,在第一島鏈上美國仰賴日本扮演牽制中國勢力對外擴張的重要角色,但日本在4月初仍被川普政府課徵24%關稅,美國與日本經過將近3個月的貿易協商,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到6月底為止已經7次銜命到美國談判,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進行談,但目前仍沒有明確的進展,日本與美國談判主要的問題卡在農業開放與汽車讓步的問題,雙方都各持己見。

日本將在7月20日舉行參議院選舉,政府內部擔心與美國的貿易談判能否在選舉前完成,而農產品進口與汽車關稅問題都讓日本政府面臨很大的壓力。美國要求日本要大規模放寬農產品進口,包括玉米、大豆和稻米等。日本願意在玉米和大豆進口問題讓步,但對於稻米開放給美國進口的問題仍堅決反對。美國政府批評日本對稻米過度保護,要求打開市場,但日本卻僅同意增加乙醇用的玉米進口,對稻米仍堅決保護。

今年日本鬧米荒,日本國內米價格曾經在1個月內漲價7成,市場供需吃緊。即便如此,日本大量釋出戰備庫存米,試圖透過供給抑制米價漲價的趨勢。川普直指日本就算面臨供需不平衡還不願意大量進口美國稻米,這種作法對美國農民不公平。面對川普的公開批評,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日本不會考慮任何犧牲農業部門的作法。這清楚回應了日本在關稅談判中將堅持保護國內農業利益的底線,更不會犧牲農業來換取汽車關稅的讓步。

日本與美國在汽車關稅上一直談不攏,同樣面臨來自選票的壓力,且最近日本汽車業景氣不佳,豐田、本田汽車碰到成本上升問題,日產汽車更出現虧損壓力,亟需透過與美國談判,換取日本汽車進口到美國的阻力。但美方堅決維持較高的汽車關稅,最近日本談判代表也放棄立即全面消除25%汽車關稅訴求,改為提出基於日本汽車產業對美國市場的投資與產量回報,以逐步達到減稅機制。例如,日本汽車業者在美國大規模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則相對美國對日本汽車出口減少稅率。日本也提出修正美國進口汽車的檢驗標準,減少日本車在美國面臨的非關稅障礙。另外,日本也願意增加對美國採購國防設備,並透過船舶製造技術合作(共同研發、技術轉移),以降低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如果雙方貿易談判不順利,川普可能對日本立即重啟高關稅。

歐盟與川普政府的關係並不友好,歐盟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過程中姿態也相對強硬,但仍有彈性的部分。其中,歐盟堅持主權,拒絕讓美方主導標準,尤其在食品安全、環境規則、企業永續報告(ESG)與數位稅等非關稅障礙,明確表明不接受美國施壓。歐盟對美方提出汽車25%關稅和鋼鋁50%關稅過於懲罰性,堅持進一步分階段性減免,並作為談判前提條件。再者。法國與奧地利等歐盟成員國明確反對用天然氣長約採購換取關稅讓步的條件,認為此舉會讓歐盟能源依賴風險擴大,尤其是在能源轉型期間。其實,歐盟在與美國談判初期,也作出一旦與美國談判失敗,要對美方祭出950億美元商品對等課稅50%的備案。

歐盟成員國內意見也分歧。德國、荷蘭傾向快速達成協議,特別是汽車與機械業受關稅威脅甚大。法國、西班牙態度較為保守,反對在農業標準與數位課稅讓步。這使得歐盟在談判立場上口氣強硬,但細節有談判空間。歐盟在談判過程中曾提出,增購美國液化天然氣與F-35等軍品作為換取談判彈性方案。6月底北約高峰會中就國防開支暫定GDP的5%承諾簽署協議,滿足川普的要求。未來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過程中,有可能以向美國採購軍用設備換取貿易協議。

加拿大與川普間的關係也不佳,並曾相互對罵。加拿大原本6月30日起向美國大型科技公司(亞馬遜、谷歌、Meta、微軟)課徵3%的數位稅,引發川普強烈反彈,並宣稱雙方中止貿易談判。不過,加拿大在最後一刻撤除數位稅,雙方將恢復談判,加拿大與美國的談判日期底線為7月21日。目前美國對加拿大的鋼鋁關稅維持25%、石化10%關稅。美國目前還沒有對加拿大進口汽車和零組件課徵關稅,但川普對加拿大汽車威脅要課關稅,對加拿大汽車業仍有壓力。

最近外電報導,美國與越南、印度間的貿易談判有明確的進展,甚至有可能在7月9日時達成貿易協議。美國與越南的貿易談判重點在於越南需要降低對中國高科技零組件的依賴。很多中國廠商透過越南洗產地,然後從越南出口到美國市場。美國對越南這個問題相當關切,甚至提出要求越南向中國進口產品課高關稅,以換取對美國的貿易協議,這部分雙方還在談判中。

印度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問題目前卡在農業乳製品是印度談判的紅線,不願意大幅開放市場。印度在鋼鐵、汽車零組件、美國酒類進口議題仍與美國僵持不下。但印度願意在杏仁果、開心果產品給予美商優惠關稅,並考慮在能源與國防設備採購擴大與美國合作。印度目前的談判策略是,期望在7月底前與美國簽署初步協議,之後在秋季與美方完成更完整的協定。

美國與中國雙方達成初步貿易協商,中國恢復對美國稀土材料的供應,在90天談判期限內,美國對中國課30%、中國對美國十%關稅。其中的附加條件是,美國允許更多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美國廢止部分出口管制與科技技術限制,但不含最先進的AI晶片。但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過程中,美方要求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進一步推動與中國脫鉤。在與歐盟談判中,美方施壓荷蘭停止出口DUV設備給中國,要求德國限制對中國輸出關鍵化工技術等。

美國與印度可望達成協議,也要求印度限制中國電信設備餐與印度5G建設,以換取美國技術合作支援。美國對談判國的要求,可能引發未來美中談判可能出現新的變數。先前美中達成貿易協商,激勵美股強彈,但中國股市卻異常冷靜沒有激情,顯然雙方初步的協商架構仍可能出現新變數。即便如此,雙方談判已再延長90天,讓時間化解雙方間不同的意見。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