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強化國防,無人機題材再看漲,漢翔、亞航、雷虎、長榮航、中光電…列口袋名單

產業評析   2025/09/01

行政院院會近日通過了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預計為新台幣2.8兆元,歲出約3兆元。其中,國防預算參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標準,並考量退輔會的退休給付及海巡署支出,總計達9495億元,約占明年GDP的3.32%。國防部也確認,在明年度的特別預算中,將包含新的軍購預算,但具體細項尚未透露。

總統賴清德在今年度的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上表示,為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其中在特別預算方面,國軍目前有「海空戰力提升」與「新式戰機採購」兩項特別預算,皆執行至2026年度結束,並已在23年度的1083億元達到高峰,降至今年度的905億元,明年最後一年度則執行剩下的692億元。

美國政府去年十月批准對台軍售3套NASAMS,這套防空系統的射程為30~50公里,將與復仇者、愛國者及天弓等防空飛彈系統共同運作。此外,賴總統近期視察海軍168艦隊時,宣示將籌獲包括下一代巡防艦在內的先進軍備。根據軍方規劃,自2019年起,海軍已編列245億元執行「震海計畫」,籌獲排水量4500噸、搭載先進戰鬥系統的新一代巡防艦原型艦,但全案因雷達設計更改而延宕,自23年起,優先籌獲排水量約2500噸的輕型巡防艦原型艦兩艘。

此次在賴總統的宣示下,新型巡防艦有望復甦,排水量可能擴大至6500噸,並配備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先進戰鬥系統及中科院自行研發的華陽垂直發射系統,成為下一代水面艦的核心戰力。根據海軍造艦規劃,合約設計案將先行啟動,後年度將再編列造艦預算。

2024年9月,經濟部宣布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推動無人機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希望促進產業自主並提升國際競爭力,由漢翔董事長胡開宏獲廠商一致推舉,擔任聯盟主席,另有協同主席神耀科技、亞航(2630)、雷虎(8033)、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經緯航太、長榮航太(2645)、佳世達集團等7家業者,推動台灣無人機產業朝向亞太無人機供應鏈中心目標邁進。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無人機在戰場中展現優勢,市場對於無人機的想像空間也更加增大。

法人分析,目前台灣無人機廠商潛在商機有3項,第一是「去紅色」供應鏈,涉及親美方陣營的各類無人機採購案,轉往台灣業者採購有望增加,可能包含整機、或零組件採購;第二則是國內軍用軍規無人機,中科院有銳鳶、騰雲等無人機產品在國內尋找量產廠商,可能有外售商機;第三則是無人機反制系統,目前主要由漢翔(2634)與國內通訊業者合作,未來可能會部署在國內有需求的區域。

在去紅色供應鏈方面,由於台灣擁有完整的ICT產品供應鏈,且具有競爭力,零組件供應相當齊全,跨入無人機市場,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特別點出台灣在AI趨勢下,發展無人機領域相對有利,從原材料、機身結構到整機產品國內業者皆可滿足,包括長榮航太、中光電、雷虎等,過去因為中國無人機挾成本優勢,並且以低價取得大規模的市占率,台灣業者難以突破,如今在親美陣營排除紅色供應鏈的影響下,對於台灣業者可謂是一大利多。

國內軍工、航太龍頭漢翔近年持續積極發展無人機相關業務,目前包含零組件製造、複合材料、組裝等業務在內,在國內外都有合作客戶在進行當中,而漢翔更看重的是開發中的無人機反制系統,近期國內持續發生過離島、機場被無人機干擾的零星事件,漢翔看好未來在反制系統完成研發後,可以立刻滿足國內需求,現階段反制系統包含漢翔的雷達技術以及與國內業者上下游均緊密合作。

去年11月外交部長林佳龍率團出席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及立陶宛創新署在維爾紐斯共同舉辦的「無人機產業論壇」,為了爭取因為俄烏戰爭帶來的龐大無人機市場,中科院計畫將包括騰雲無人機等多種設計,授權給國內業者,由於騰雲無人機是中科院目前研製的最大型無人機,尺寸與美國出售給台灣的MQ-9B接近,近期市場傳出中科院騰雲無人機將技轉亞航的消息,未來有望負責無人機組裝、銷售等業務。

亞航目前擁有飛機維修、無人機組裝及光纖陀螺儀(FOG)產線,其中高精度的光纖陀螺儀未來將廣泛用在自駕車、無人機、衛星、國防武器等領域,潛在市場龐大,亞航已籌購自動繞線機等設備及比照半導體廠等級無塵室,產線可依照客戶需求生產所需的光纖陀螺儀;除了光纖陀螺儀,無人機也是亞航跨入研發及製造領域的重點項目,目前已在嘉義設立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正與船舶中心、虎尾科大、英諾飛及竣為攜手開發艦載型複合式動力無人機。

另外,中光電旗下中光電智能機器人投入智能無人機技術開發與製造將近十年,24年已完成竹南廠產線擴建。根據國防部公佈決標結果,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參與國防部「微型無人機」、「監偵型無人機」量產購案評選,確定得標微型1485架、監偵型1552架,為軍用商規6款無人機採購數量最多的得標廠商。法人表示,中光電在無人機領域已有實績,子公司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訂單有兩大來源,包括軍用商規產品及ODM客戶訂單,其中軍用商規順利得標國防部標案,將於今年貢獻營收,ODM訂單則多數來自美國客戶,主要鎖定當地警消商機,雖然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貢獻整體營收比重仍低,不過無人機營收成長潛力佳,仍可望持續推升股價表現。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