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金融》惠譽:台灣民營銀行韌性強

時報新聞   2025/07/19 14:26

【時報-台北電】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最新報告指出,儘管台灣銀行業整體面臨來自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放緩的挑戰,其主要民營銀行仍展現出強勁韌性,信評等級維持穩定,展望雖下調但體質未明顯惡化。

 惠譽於2025年6月將台灣銀行業的產業展望由「中性」調降為「惡化」,反映整體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在美國加徵關稅與經濟週期轉弱的環境下將面臨壓力。然而,惠譽強調,多數民營銀行擁有穩健的資本結構、良好的資產品質與充足的流動性緩衝,可支撐其本質信用評等(VR)與整體營運穩定性,受評銀行信評並未出現普遍下修。

 台灣銀行業穩定的信用體質主要受惠於穩步上升的人均GDP與溫和的失業率。惠譽表示,銀行業的經營環境(Operating Environment, OE)評分維持在「a」等級,展望穩定。儘管OE的隱含分數可能晉升至「aa」區間,但考量地緣政治風險與銀行業結構高度分散等限制,惠譽認為短期內維持現有評級更為合理。

 在資產品質方面,雖部分受美國關稅影響的產業帶動減損放款比率(NPL ratio)略為上升,但整體資產品質與獲利能力仍有充足評等空間。多數銀行透過穩健的放款成長與手續費收入,以及充沛的流動性與損失吸收能力,有效抵銷較高信用成本與市場波動所造成的壓力。系統流動性亦持續寬鬆,無論新台幣或美元資金均保持穩定。

 在資本面,惠譽預期2025年台灣實施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III」將對銀行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影響有限。此外,惠譽指出,各銀行的信用體質與評分展望將受到產業結構調整與個別銀行策略發展的影響。若未來無大規模併購、財務體質明顯提升,或政府支持傾向進一步加強,則民營銀行評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仍有限。相反地,若出現嚴重且持續的全球經濟衰退、台灣出口驟降,或國內房價大幅修正,則可能導致資產品質與獲利能力惡化,進而帶來信評下行風險,雖然這並非惠譽目前預設的基準情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