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雲端五巨頭今年發債暴增四倍,債券利差急速擴大現罕見折價機會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五大雲端運算巨頭今年掀起前所未有的「天量發債潮」,年內總發行量飆升至1,210億美元,約為過去5年平均280億美元的四倍,在信用市場掀起明顯擠壓效應。交易員指出,巨額供給短期內擴大利差,雲端巨頭投資等級債表現明顯落後大盤。
數據顯示,亞馬遜、Google、Meta、微軟與甲骨文自9月以來已累計發行約810億美元投資等級公司債,加上年初零星發債與單筆270億美元的大型結構性融資,今年迄今總規模達1,210億美元。受此衝擊,甲骨文利差自9月1日至11月中明顯擴大了48個基點,Meta與Google分別走擴15與10個基點,換算漲幅約27%至49%,遠高於同期整體投資等級債指數僅約3%的利差擴大幅度。
市場人士分析,這輪「發債衝鋒」背後,是雲端巨頭為支應AI數據中心投資、伺服器與網路設備升級,以及長年資本支出計畫提前鎖定中長天期融資成本。其中,有業者資本支出預估已大幅超過營運現金流扣除股息與庫藏股後的可動用資金,押注未來AI相關收入能逐步填補現金缺口。
展望2026年,機構預估雲端五巨頭發債動能將從「加速期」步入「高位平台期」,全年供給量約維持在1,000億美元等級,但不再出現今年這種爆發式放量。分析師指出,在供給壓力已大致釋放、發行節奏有望趨於平滑的前提下,目前雲端巨頭公司債被動走擴的利差,反而為長線資金提供一個「以更高收益率買進優質資產」的難得窗口。
債市交易員強調,雲端五巨頭整體資產負債表仍相對穩健,多數企業2026年仍可依賴經營現金流覆蓋大部分資本支出,儘管短期籌資壓力推高名目利差,但違約風險並未同步惡化。對願意承擔價格波動的機構投資人而言,如何在AI投資周期與債券估值之間拿捏節奏,將成為未來一年信用市場配置的重要題目。
